国基北方发布约束“躺平式干部”十不做行为准则
一、不做只揽权不揽责,
得成绩归个人的“官僚”干部
二、不做只当官不实干,
靠经验吃老本的“享乐”干部
三、不做只表态无表现,
做工作靠表演的“演员”干部
四、不做怕得罪怕问题,
怕担责怕问责的“好人”干部
五、不做把说了当做了,
把做了当做成的“自欺”干部
六、不做喊口号唱空城,
说贯彻没下文的“欺人”干部
七、不做不作为不担当,
所有事问领导的“陀螺”干部
八、不做干工作粗简暴,
待下级硬直狠的“野蛮”干部
九、不做拍脑袋做决策,
凭感觉定方案的“武断”干部
十、不做有问题找同僚,
没想法全靠抄的“无脑”干部
为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,国基北方党委认真学习《中国纪检监察》杂志刊发文章《看看这些不推不干的“躺平式干部”》,结合实际起草了“国基北方约束‘躺平式干部’十不做”行为准则,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作风建设,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。
党委要求,全体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约束“躺平式干部”的意义。所谓“躺平”,其本质就是不干工作或者少干工作,不作为,不担当,属于工作作风问题。领导干部的“躺平”不仅让其负责岗位“挂空挡”,滋生巨大风险,更会影响所在单位的干事创业环境,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污染。
党委要求,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剖析“躺平式干部”产生的原因。“躺平式干部”不干工作有多种原因和表现,因为怕承担责任或者被问责而不敢干,因为看不到回报或者心存意见而不想干,因为条件不足或者能力有限而不能干。“躺平式干部”的出现,归根到底还是思想上的问题,总结起来有5个观念上的错位和表现:价值观错位:只想“当大官”,不想干实事。有些干部只关注个人待遇或收入问题,不去思考如何更好的完成具体工作,唯个人论,唯领导论,唯结果论;有些干部在年龄上或者岗位上到了晋升瓶颈,放弃了进取创新,转而依靠经验吃老本;还有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,在开创型岗位上不敢试怕出错,怕担责任影响自己的前途。事业观错位:只重外表靓,不看精气神。有些干部只关注人际关系之间的和谐和工作形式上的整齐,不注重工作质量上的提高,抱着“只要任务完成好看,放放水也无妨”心态完成工作。政绩观错位:只想KPI,不想干实事。有的领导干部为了政绩自欺欺人,在做工作中只喊口号,正在执行的时候也没有具体意见,没有起到实际效果。权力观错位:只看领导批,不看实际用。有些干部只关注领导的指示要求,不关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,甘心做个“二传手”;对上级的指示精神不领会、不消化,执行工作简单粗暴,不顾效果。创新观错位:只想“抄作业”,糊涂决策,不肯动脑想。遇到新的工作,不去思考如何发挥创造,只想参照已经存在的标准和方法,企图完全依靠经验和直觉找出正确的路线。
党委要求,全体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“十不做”行为准则,党组织采取得力措施杜绝干部“躺平”。一是以思想建设为引领提振精神,以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规范行为、武装头脑,树立起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,以“起身”为荣,以“躺平”为耻。二是以作风建设为抓手规范行为,充分利用党的作风建设这一有力抓手,与党史学习教育形成呼应,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,狠抓作风建设。三是以精准问责为武器形成震慑,针对“躺平”的干部,要开展精准严肃的问责,充分利用“五种武器”做到有的放矢,不枉不纵。四是以容错机制为保障激发热情,利用好“三个区分开来”的精神实质,给领导干部以试错机会,保护创业热情。五是以长效机制为目标融入文化,要形成针对“躺平式干部”的长效监督管理机制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文化,让不甘“躺平”融入国基北方文化基因,做到化风成俗。